现如今杭州的中医门诊、医馆和中医院都采用机器煎药,据说现在有些煎药机“比较先进”,像中药浸泡、煎煮这些,煎药机都能完成,而且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那么,乾宁斋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手工煎药呢?
“如果想要病好,一定要把药煎好。”对于我的疑问和不解,乾宁斋资深煎药师孙润儒温和宽厚地笑。“我是温州最早从事手工煎药的煎药师,要说机器煎药,的确是‘方便’一些,但根据患者服用效果的综合反馈,机器煎药对比手工煎药其疗效是打了折扣的。”
◆乾宁斋手工煎药过程
“坚持和恢复手工煎药的目的,通俗点讲就是只要中医药方开得好,保证病人吃了好。”孙药师说,“乾宁斋倡导好医好药还要煎好药,煎好药就要手工煎药。这对于咱们杭城市民百姓的健康利益,特别重要,也体现了传统中医药的真诚和良心。”
目前,在乾宁斋的宣传和带动下,有不少杭城市民己经认识到了手工煎药的益处和重要性,甚至有人在某医院或门诊部、城北、下沙等地方药店抓了药,也要穿越大半个杭城,特意送到乾宁斋进行传统的手工煎药。
传统煎药要求一人一方,一方一煎
如果具体点来说,手工煎药有何讲究、和机器煎药有哪些区别呢?
对此孙药师介绍说:“机器煎药好比是吃‘大锅饭’,无论它的技术如何发展,与‘一人一方、一方一煎’的传统煎药要求有本质不同,手工煎药它是‘一人一锅’,由专业药师专职负责。”
中药煎煮对药物的疗效有重要的影响,直接关系到临床效果。历代医家对中药的煎煮非常重视,李时珍曰:“凡服汤传统中医治病的过程本身就象一次对臼胜的修炼。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卤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也无功也。”《医学源流论》讲:“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
传统中医治病的过程本身就象一次对心性的修炼。尤其是煎药的环节,要求很严,都是“一人一方、一方一煎;武火煎沸、文火慢炖”的煎煮方法,以及“先煎、后下、包煎、炸化、另煎兑服”的操作方法。令人遗憾的是,这一流芳百世的中药煎煮技艺,却被近年来盛行的煎药机所替代,从而使有中医药瑰宝之称的中药汤剂失去了应有的光泽,无形中疗效也打了折扣。
◆孙润儒药师煎药
孙药师强调说:“这也是我们乾宁斋回归传统手工煎药方式的原因,”回归传统中药煎煮方式,有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煎药质量和治病疗效:而中药师可以根据中药材的性质特点,灵活掌握煎煮时间,满足临床治疗各种疾病对煎煮时间的要求。如治疗伤风感冒的含挥发性芳香类成分的中药不宜久煎,久煎后,易丧失有效成分,降低药效;而滋补类中药则需要适当延长煎煮时间,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提高药效。
因为方剂要求和药物性能不同,为保证煎剂的质量,对煎药的煎具、用水、火候、时间、入药次序等都有具体的要求。
家庭煎药一般选用砂锅煎药,因为砂锅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与中药内活性成分起化学变化,同时砂锅传热缓慢,受热均匀,药物易煎透,煎出的汤剂药汁浓,药味纯,质量好。乾宁斋选用同类于砂锅的精陶罐手工煎药,一个精陶罐要几百元,不易裂漏,经久耐用。
◆煎药砂锅
关于用水和火候:将中药置于砂锅内,先用3-5倍的冷水浸泡,使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中药用冷水浸泡后,加热煎药的次数、火候很关键:可先用武(大)火快煎,沸腾之后,改用文(小)火慢煎。这样既可防止药液外溢,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又可防止有效成分因高温引起破坏。
关于时间:中药汤剂一般煎两次,滋补的药品宜多煎,可煎两次或三次,发散方剂,则可只煎一次。煎药的时间,一般头煎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解表类药物可一次煎30分钟。为使两次或三次煎出的有效成分均匀一些,可将几次煎液混匀分2-3次服用。
因药物的性质不同,有些药物入煎时间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合药冲服等方法:
先煎的目的在于增加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药物的毒性,充分发挥药物的有效作用。
后下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和破坏,对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药物和质地松软的药物如蕾香、砂仁、豆寇、薄荷等均应后下。
包煎就是将含有粘液质及有绒毛或呈粉末的药物包煎,如车前子、旋复花等。
对于一些易溶于水的药物要炸化冲服,如阿胶、怡糖等。对于难溶于水或加热后有效成分易分解及挥发不宜入煎的药物,应将药物研成细末,合于已煎好的药汁中冲服,如犀角、牛黄、沉香等。
对于一些体积较大、吸水量多的药物,如丝瓜络、金钱草等,也可加水先煎,用滤取的药汁再煎其他药物。
用煎药机煎出得药液比传统手工煎药方法所得的煎液在颜色和味道上都要清淡,其原因就是传统手工煎药的一些步骤用机器是无法完成的,也是代煎普通使用的高压煎药锅做不到的,但对很多服用中药的患者而言,他们很少知道这些真相。
多半市民不会正确煎药
通过和乾宁斋煎药师孙润儒的采访交流,我们明白了好药材加好手工才有好疗效,既然这样,如果不选择机器代煎,把中药拿回家自己煎,是不是更好呢?
“你这个问题问得也蛮要紧的”,孙药师善意提醒说,患者或家属自己在家煎药往往难以保证药效,这是因为能真正掌握正确煎药方法的人不多,毕竟这是一门极为专业的“技术活”,比如一般人就很难判断文火或武火,以致所煎药物的浓度和药效往往达不到标准。“曾经有一位男性患者,抓了药一定要执意回去自己煎,也不听劝告和提醒。结果,这位男士吃了自己煎的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因为药方里有一味药是附子。”所以,吃中药还是由中药房有经验的专业煎药师傅手工煎的药质量才有保证,再则,自煎药费时不说,还弄得房间全是药味。
煎药如此,熬膏亦如此。
到冬令膏方进补的时节,乾宁斋熬制膏方也是采用传统手工流程,分为配药、浸泡、蒸煮、浓缩、过滤、收膏(加配料)、分装、晾膏八个环节。其中浸泡、浓缩和收膏最为重要。
根据药师配出来的药,已经分好先煎和后下的,先煎的药材要浸泡4-5小时,之后按照流程熬制;而后下的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药性挥发得快,需要在收膏前放到锅里煎,煎好后和之前先下的、已经浓缩好膏的放到一起,同时收膏。
过程决定结果。有着传统工艺的保证,相信服用了膏方的消费者一定会有“来年打虎”的精气神!
最后,孙药师还向我们传达了一个好消息:中药汤药和膏方都可以通过乾宁斋的先进设备做独立小包装啦!服用时就像吃中成药一样,只需一小瓶(包)或几粒,出差旅游、上学上班携带很方便。尤其是膏方,不用再拿小勺子挖咯,干净、卫生,又不耽误服用,真是超级暖心的“惠民服务”!
◆乾宁斋秘制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