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橘红素有“治痰症如神”之称。
《本草纲目》:“橘红佳品,利气、化痰、止咳功倍于他药”。
现代医学证明,化橘红富含的黄酮类化合物以及柚皮苷具有明显消炎、抗氧化、降血脂、保肝利胆和调节免疫的作用。
大部分咽炎和支气管炎患者以及老烟民都常面临咳嗽咳痰、咽部痛痒、口臭等问题。而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则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难愈,但化橘红清喉利咽、行气止咳,对治疗咳嗽、咳痰和气喘有奇效。
作为"中国四大南药"和"十大广药"之一,2006年化橘红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9年6月化州获授"中国化橘红之乡"称号。2012年,化橘红(中药文化)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同年化橘红被列入《美国药典》。
2016年,化橘红获得广东省立法保护的“八大岭南中药材之首”。
杜仲为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胸径约50厘米。
树皮灰褐色,粗糙,内含橡胶,折断拉开有多数细丝。嫩枝有黄褐色毛,不久变秃净,老枝有明显的皮孔。芽体卵圆形,外面发亮,红褐色,有鳞片6-8片,边缘有微毛。
《神农本草经》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
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有着广泛的应用。存在于中国的杜仲是杜仲科杜仲属仅存的孑遗植物,它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对于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以及中国植物区系的起源等诸多方面都具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现己作为稀有植物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卷。
三叶青每年3-6月均可开花,4月至秋季均可结果,花果期较长,开花后一个月左右开始结果,果实绿豆般大小,成熟后色泽鲜红艳丽,味甘、性凉,具有滋补功效,属极品。
中药材三叶青的用药部位为葡萄科崖爬藤属植物三叶青的块根、果实或全草,全年可进行采收,晒干或鲜用均可。其性平、味微苦,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痰、活血止痛等功效,主治毒蛇咬伤、扁桃体炎、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小儿高热惊厥等疾病。
三叶青药用价值的好坏不在于其大小,和其它名贵中药材相仿,而在于生长年限和选择合适的采挖时间,每年冬至到惊蛰期间选择生长期三年以上的三叶青进行采摘,此采摘法质量好(休眠期)品质高,此时采摘的三叶青块根,淀粉含量在70%以上,药用效果最好。
手参,又名:阴阳草。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块茎4~6裂,肥厚似手掌,通常2枚,初生时白色,后呈黄白色。茎直立,基部具淡褐色叶鞘。
滋补益精,壮阳。用于遗精,滑精,阳萎,消瘦无力,久病体虚,神志恍惚,风湿病,巴木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