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导诊台
乾宁商城
关注公众号
快速预约

乾宁斋,寓【仁医良药,乾宁惠世,众生无疾,天下康宁】,先祖创立于宋,族人制药行医不辍,名医辈出。明清高医龚廷贤、董说、董宿、董坤、董莲、吕午等十五人,享誉杏林。后裔董绳、董晋良、董启芳,悬壶济世,遍开药肆,开中药材规模经营之先河,久冠江南国药业三甲。

古方荟萃,幸存千册;药材道地,工序严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今有乾宁斋后人集祖德祖方之大成,创乾宁健康产业,医、药、养、修共济。乾坤盛世,宁养苍生,携进“老中医、新生活”。

【品牌概述】

乾宁斋的“根”可追溯于宋代宫廷中医药。八百年来发展至今,已拥有乾宁智慧中医、乾宁创新中药、乾宁康养基地三大事业版块,以国医、国药、制剂、种植、康体养寿、食疗颐养等为特色,成为齐聚医、药、养、修四大产业于一体的综合型健康产业集团。顺应新时代的需求,守正创新、传承精华,致力于打造“老中医、新生活”中医药生活化的大健康生态平台。


【品牌历程】

“乾宁斋”创始人董氏,系宁波慈溪三七市人。慈溪为国药业的发祥地,国药业是“宁波帮”最早的发韧产业,亦是核心产业。据史载,董氏家族经营药材可溯至宋代,乾宁斋中医古籍《乾宁记》内容被多本中医药经典古籍引用。明末清初,后裔董代琮择址温州开店设栈,取店名"乾宁斋",意为"天下康宁"。注册全称为"宁商东瓯乾宁斋国药号"后已嫁入鄞州中医世家的董婉秋及夫吕稼,夫妻双双来温州乾宁斋参入大股、医药兼顾,后在杭州开设经营乾宁斋国药号分号。

百年内,董氏族人在全国已遍开药肆。继在沪、杭、甬等地以经营钱庄、航运为主,获利巨丰,遂成当地名门望族,为“宁波帮”四大家族之一。董氏家族可谓是中国中药材经营最早的代表。

董氏家族诸多人氏以在各地经营中药材和开设国药号为主要业务。主医兼药经营,施医舍药、普济贫困,也渐成当地知名的医馆药铺。

至咸丰六年(1856),已于温州东瓯、府前街、三角门外、晏公殿巷,丁字桥、上海小东门、北京南锣鼓巷、大栅栏街、国子监街开设十七家店铺,医药兼营,名曰乾宁斋。乾宁人乐善好施,并以家族传承古法秘方,推行未病养生之观念,声名远播,于清末进入全盛时期。可惜卢沟桥事变,日寇蹄踏江南,杭城沦陷,杭州本地商贾纷避难出走,乾宁斋不得已闭店撤资。

多少年来,将被历史湮没的百年老店“乾宁斋”复出再创,是董氏嫡亲后裔的梦想和心结。2000年以来,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利好政策促进了许多中医药百年老字号破茧纷出,更使乾宁斋后人下定决心要重创“乾宁斋”。经十年谋划、精心筹备,杭州乾宁斋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首先在杭州注册设立,紧接着乾宁斋国医馆、乾宁斋国药馆在杭州钱江畔的飞云江路开业,很快久保馆、河坊街馆、台州馆等多个场馆陆续开业经营,蓬勃发展。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乾宁斋人秉承“仁医良药,乾宁惠世”的祖训,几经探索,始终不忘使命。乾宁斋的核心文化理念“中正平和”是追求健康生命的最佳状态,通过医药养修四大体系。应新时代的需求,在乾宁斋第15代中医传人麻浩珍掌门的带领下,打造“老中医、新生活”、实现中医生活化的中医健康事业。

【乾宁品牌经典故事】
南宋立足国药业,嘉靖年间始发家

宁波慈溪,国药业发源地,国药业亦

“宁波帮”最早的发轫产业,亦是

核心产业。

据史载,董氏家族经营药材可溯至南

时期,此后董氏诸多族人以经营国

药为生,遍布神州。

董家有女初长成,嫁入医门济众生

清道光年间,董氏后裔董友梅之孙女董氏及笄后嫁入当地中医世家,医药强强联合,与夫共同悬壶济世,施医舍药、普济贫困,渐成当地知名的医馆药铺。

仁医良药进温州,医药兼营立根基

清道光末年,董氏夫妇受温州同行之

邀,秉“乾宁惠世,天下康宁”祖训,

于温州闹市府前街口、蝉街下岸先后

开出两家“乾宁斋”药号。

乾宁伏茶立声望,善心救贫获秘方

旧时温州民间素有“夏送凉茶冬施粥”的习俗,董氏将传统凉茶配方改进,炮制出口感更好的“伏茶”,免费供应乡里,直至今天温州民间还有免费供应“伏茶”这一优良传统。

“格斗撮药”成特色,药到病除赢口碑

董氏夫君中医世家出身,尤小儿病颇具独到之处,求医问药者络绎不绝,为减贫者诊金之累,遂一改其时医药分离行规,遇微恙者董氏“格斗撮药”,后渐成特色,甚达官富贾亦以求的“乾宁斋”成药方能放心。

祭祀杀鹿药业盛事,精制蜜丸一抢而空

“悬宰仙鹿”乃旧时国药业每年必办之盛举。“乾宁斋”自饲花鹿,每年待“悬宰仙鹿”之时,必先于《温州日报》广而告之,择吉日再郑重行“祭鹿”仪式。丸药制成后推出,不日即告售罄,迟者常以为憾事。

朔望九扣渐鼎盛,薄利多销客盈门

清未民初,温州宁商所属药号生意鼎

盛。府前街门店供售饮片丸散等,一

律照码九五扣,每月朔望(古历初一、

十五),均以九扣。故逢初一、十五,

便门庭若市。


经理管理立店规,制定成药树标准

旧时“乾宁斋”设经理、副经理、账房、放账(责赊销)、批帐(责销货)分掌店、栈,并严订的奖罚。实乃今之“经理人负责制”。1932年,时任经理顾春生主导制定乾宁斋丸散制剂标准,部分收录于“温州药典”---《永嘉县丸散膏丹配制法全集》。

“宁波帮”筹建药王庙,“十六份”掌管药公所

为联络情谊及同行福利,以叶同仁、乾宁斋为首的“宁波帮”联以集丰为首‘兰溪帮’合议立同行福利事业会社,名“汇宝福”,亦称“十六份”,即由16家(叶同仁、老香山、乾宁斋、大生堂、叶三宝、三余堂、集丰等)组成,实则担药业公所常务工作,掌管财产,办理福利。

家国皆有难,梦断百年身

20世纪30年代,“乾宁斋”杭州选址望仙桥设药铺,然卢沟事变,杭城沦陷,“乾宁斋”忍痛撤资,重回温州。至1956年,行社会主义改造,同叶三宝、三馀堂等药店并入温州国药联合制药厂,“乾宁斋”撤店歇业。

你可能感兴趣